[谬语疯言]怪奇追踪系列之吸血鬼

  • # 玩家杂谈
  • # 电子游戏
  • # PC游戏
  • # 二次元

经典的幻想作品,除去其本身故事性之外,也会产生诸多其它魅力元素。其中各类或是怪诞、或是可怖、或是可爱的幻想生物,更是会超脱作品本身,抽离成为一个个经典形象广为流传,并且越经典的幻想生物会伴随着作品的增加,使之自身形象与设定愈发真实。

那人已可看出自颈部至脚披了一件腥红色长袍。一头白色乱发向后梳,露出饱满的额头和一张胡子刮得很干浮、却十分苍白的老脸。这人的脸和头都没有一丝色彩——只有那双眼眸,是冷漠的靛蓝色。——《Dracula》 

“吸血鬼”可谓是塑造最成功的怪奇形象之一了,成功到此时此刻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从内心深处相信“吸血鬼”是真实存在的。今天我要带领大家溯源的是经典幻想怪奇“吸血鬼”。

 

一、溯源

1.词源追溯

咱们还是先从我最不擅长部分入手(啃完最难的,后面就能口胡啦~),英文中“Vampire ”这个词根据牛津词典的说法最早出现在1754年,一篇名为《三位英国绅士的旅行》中,往上追溯英文“Vampire ”源自德语“vampir”这个词,而德语“vampir”源自于塞尔维亚语,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塞尔维亚吸血鬼事件中对吸血鬼的称呼。并且几乎整个斯拉夫语系对吸血鬼的称呼都类似,直译过来就是“用力咬下去的人”。

2.地域与历史

从地区分布上看,整个巴尔干半岛在18世纪到处流传着吸血鬼的传闻,1718年奥地利控制塞尔维亚北部后就有官方报道当地存在掘尸杀死“吸血鬼”的习俗,像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西斯拉夫、威尼斯等地区均有对尸体进行特定的宗教仪式,以防止吸血鬼的诞生。而这些传说与习俗也为《德古拉》的作者创造了宝贵的素材。那么为什么是巴尔干地区?这和该地区复杂的历史文化脱不开干系,首先复杂的山地地形分割了聚落与聚落之间联系的同时也塑造了其彪悍的民风,其次该地区经历了古罗马—东罗马—蛮族入侵—奥斯曼帝国的反复更迭,混杂了罗马人、斯拉夫人、土耳其人等等诸多民族,并且18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宗教多样性、语言多样性、种族多样性十分突出,使其较同期国家对宗教信仰更加宽容。这就让旧世界各文化中对吸血怪物的意象在此处充分融合,尤其是斯拉夫人的相关文化,这一点在昆特牌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吸血鬼女奥莉安娜等等诸多的“吸血鬼”随从。

3.传说追溯

往回溯源从公元前几千年“吸血怪物”的形象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成长。无论两河文明还是华夏文明,都有食人血肉的相关传说,只不过那时候“吸血”这个属性一般是安排在各类异世界“恶魔”或者奇怪野兽身上的。毕竟人类的本能恐惧对象是共同的,一方面出于对“死亡”的敬畏,另一方面是对同类相食的“矛盾”。

目前来说,基本上比较普遍认为“吸血鬼”的基础意象诞生于17至18世纪,虽然那时候“启蒙运动”已经兴起,但是正如上文所述复杂的情况使得东欧兴起了吸血鬼狂热。和狩猎女巫一样,各类吸血鬼案件层出不穷,甚至政府也会参与其中。甚至连“伏尔泰”也相信了吸血鬼的传言。

这些吸血鬼都是尸体,他们晚上从坟墓里出来,从喉咙或者肚子吸食活物的鲜血,完事后,又会回到墓地。被吸血的人呈现病态,愈发苍白,生命被消耗;而吸血的尸体会胀大,红润起来,满足他们的欲望。在波兰,匈牙利,西里西亚,摩拉维亚,奥地利和洛林,死者以此作酒寻欢。——《哲学日记》

此处为我之后的第三部插一句题外话,在此时还没有文学作品进入,所以此时的吸血鬼我认为更倾向于食尸鬼,或者丧尸的形象。所以源头上看,吸血鬼、食尸鬼、丧尸应该是同源或者相近的,这点从《我是传奇》这部小说中也能看出来。

书归正传,面对这些事件,我们应该很容易窥探到其背后的现实本质。人们害怕的这个怪物其实是对尸体和死亡的本能敬畏,在那个时代由于医疗水平所限,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活埋事件,并且由于贫穷和社会动荡,也会出现盗墓和随意浅埋的情况,人们看到被活埋人挣扎的痕迹或者盗墓贼挖开坟墓的现场,很可能就会误认为尸体活了。再加上由于人死后,尸体分解的过程中出现了所谓“巨人观”的现象,使之看上去像是喝血喝饱了一样,那时候的人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自然就会以讹传讹。注意此时吸血鬼还不能变蝙蝠。

 早期影视作品中的吸血鬼,远没有现在美型,更贴近尸体

二、发展

从这些传说看,“吸血鬼”最开始的民间形象好看不了......那么它是怎么逐步发展到现在这个形象呢?这点不得不归功于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在1897年创作的经典吸血鬼小说《德古拉》,小说里将德古拉伯爵描绘成了一位极具魅力,能够控制他人思想的男性贵族,一举轰动全欧洲,这也使得罗马尼亚一下成为了吸血鬼的发源地。本文的封面便是现实中德古拉伯爵的城堡——布兰城堡。

随后的舞台剧和同名电影,更是让德古拉的形象深入人心。同时吸血鬼与蝙蝠的关系也因这本小说中关联起来,吸血鬼源于旧世界传说,然而吸血蝙蝠只存在于新世界(南美洲)。所以吸血鬼能变成蝙蝠,是文学作品后续丰富的。随后各类作品均在《德古拉》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比如著名的《惊情四百年》,直到一个桌游诞生了。

 

 

1991年白狼公司发布了著名的TRPG《黑暗世界》,该游戏内巧妙的使用了历史典故和宗教故事,极大的丰富了吸血鬼的形象。包括“该隐”是吸血鬼始祖、十三氏族、传代等等这些设定都是源自《黑暗世界》这个游戏,所以说多玩游戏真的是长见识......我记得特别清楚,十多年前百度“吸血鬼”词条的说明上放着的就是《黑暗世界》中的设定。不过如此完善的设定那是不用白不用,随后的各类影视游戏作品,基本上都沿用了黑暗世界的各类设定。

该隐杀弟之后被耶和华诅咒并放逐,来到红海附近遇到了魔女莉莉丝,喝下了魔血觉醒为吸血鬼真主。随后有了十三个子孙建立了十三个氏族.....

这编的也太真了.....我真差点以为旧约或者死海文书里哪段写了这剧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转变,2000年以后各类吸血鬼作品中吸血鬼的风格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开始变得越来越美型。这里推荐2001年的《圣魔之血》由日本已故作家吉田直在《The Sneaker》杂志连载的奇幻小说,虽然小说作者逝世,但是漫画仍在连载,也有相应动画,美术风格充满了巴洛克风,整体华丽至极。在之后就是《刀锋战士》、《黑夜传说》、《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等等各类作品不断创造着各式各样经典的吸血鬼形象。限于篇幅我就不提各类游戏了,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恶魔城》我是玩了好多代的。

当然说道吸血鬼,必然是要提到荒木老师的 《JOJO的其妙冒险》(值得一整个自然段),我完整看过的是第一部的全本漫画和第三部的全部动画。第一部创作于1987年,还没有受到《黑暗世界》的干扰,体现了更为原汁原味的吸血鬼设定,更加贴近于基础意象“吸血僵尸”的形态。屌爷的形象远比之后那些娘炮吸血鬼带感的多。

 

三、真实

这部分没法像沙虫篇一样写出一个拟真的生态,也没什么靠谱的参考资料。我是真想不出来一个内循环基本没有,又变身蝙蝠的亡灵生物的生理结构长啥样。不过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吸血鬼”的特性来源。

弱点

  • 怕大蒜,这是源于罗马尼亚的传说。把大蒜放到尸体嘴里能预防尸体变成吸血鬼
  • 木桩钉心脏、砖头或犁塞嘴,巴尔干地区常规处理尸体的操作
  • 怕圣物(银、十字架、教堂等),巴尔干地区常规谣言,毕竟那块东正教,天主教,新教都有
  • 怕水, 巴尔干地区的传说
  • 镜子照不到,大概是因为常见的传闻认为镜子能照灵魂,然而吸血鬼没灵魂。但是没法实锤出处
  • 怕阳光,毕竟吸血鬼是夜行生物,但是怕阳光这个弱点的出处,我没考证到.....
  • 斩首,也是源自东欧的民俗,毕竟吸血鬼和僵尸基本同源

优点

  • 魅惑人类,源自小说《德古拉》。
  • 贵族,源自小说《德古拉》。之前18世纪有记录的吸血鬼事件,基本都和贵族没关系。
  • 全身体素质提升,怪物肯定比人类强,应该是被各种作品陆续加工最终明确的
  • 长得帅,这有别于有魅力。魅力是内在气质上的提升,活得久了见多识广气质肯定会提升的。但是长得帅是直接整容,这应该是2000年后的事,毕竟要开拓女性市场。
  • 神话化,这个罪魁祸首就是《黑暗世界》的设定

总之“吸血鬼”这个经典形象有着非常完整的传说演变路径。随着后人的不断加工和完善,其丰富设定和庞大的粉丝群体都能独立支撑一部完整的作品,进而促使更多经典作品的诞生。唔,现实中哥特文化群体,以及模仿吸血鬼喝血的那群人太中二了还是一笔带过吧。

下期预告:揭棺而起的活死人们。PS:我当初学生物专业是真的想做丧尸病毒。

往期回顾

 

[谬语疯言]怪奇追踪系列之沙虫篇
谬语天成 2021-03-18

 

 

关注我除了看我瞎比比外,还能偶尔看到营地的神秘功能呦~

2021年3月19日
全部评论 33条
按时间排序

还没有评论

38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