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语疯言】怪奇追踪之史莱姆篇

  • # 玩家杂谈
  • # 二次元
  • # 电子游戏
  • # PC游戏
  • # 桌面游戏

经典的幻想作品,除去其本身故事性之外,也会产生诸多其它魅力元素。其中各类或是怪诞、或是可怖、或是可爱的幻想生物,更是会超脱作品本身,抽离成为一个个经典形象广为流传。同时经典的幻想生物会伴随着作品的增加,使之自身形象与设定愈发真实。我做这个系列的目的,就是在幻想世界中追寻那一丝真实,尽力挖掘出那些生物背后的故事。

既然之前大家投票要看史莱姆,那就如大家所愿啦~~  PS:活死人下我真的在写了,不过可能没法过审.......

“我不是邪恶的史莱姆!”——《勇者斗恶龙》

昏暗湿滑的地城墙壁上,一团软泥状的怪物在阴影中悄然无声的滑行着,依靠本能驱使吞噬着沿途中一切有机物。史莱姆作为传统幻想作品中最常见的怪奇种类,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它和之前的怪奇形象最明显的区别是没有相应的古老传说支持,完全是现代文明后的产物。毕竟古人很难直观的观察到变形虫、黏菌之类的生物生态。

 

一、溯源

还是先从我不擅长的地方开始分析,“Slime(史莱姆)”一词在古英语中就存在“slim”,本意指的是污泥或者是黏滑的,这直指“史莱姆”的核心形象。其更广泛的被大家所知应该就是源自日本国民级游戏《勇者斗恶龙》了,作为历代游戏必不可少的新手怪物,蓝色水滴状“史莱姆”的形象完完全全的在玩家心中扎下了根。最为典型的致敬就是《关于我转生变成史莱姆这档事》中主角利姆路的“史莱姆”状态下的形象,以及他遇到“井泽静江 ”后说出那句经典台词“我不是邪恶的史莱姆呦~~”,相信这也让很多人会心一笑。

根据《勇者斗恶龙》作者堀井雄二的回忆,他对“史莱姆”的创作灵感来自欧美角色扮演游戏《巫术》。堀井称在最初构思时,史莱姆是“一堆粘物”,但鸟山明将其再设计为它们认为“完美”的泪珠形。

“我真的被PC游戏‘巫术’迷住了。其中黏液形状的角色让我得到了灵感。我信手涂画出了这个黏液形状的角色,并将其交给角色设计鸟山明先生,他将其做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史莱姆。”

 

在《巫术》中,使用了“Bubbly Slime”的名称,同样也是作为游戏中初级小怪,给冒险者提供练手的经验。《巫术》的首作时间是1981年9月,作为一款迷宫探索游戏,在电子游戏历史上是里程碑一般的作品。但此类欧美游戏在设定上很难不受到RPG的鼻祖《龙与地下城》的影响。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桌上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在1974年由加里·吉盖克斯与友人大卫·亚耐森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共同创造。其中加里·吉盖克斯在创作怪物图鉴的时候,创作了一类生活在地下城中的不定型生物,作为生物链中的分解者兢兢业业的清理着死在地城中各类生物的尸体。而这大概就是游戏中“史莱姆”最初的原型。当然要是继续深追《疯狂山脉》里的“修格斯”大概也能算成史莱姆的原型之一。

 

二、发展

“史莱姆”随着《勇者斗恶龙》的火爆,也迅速成为其他奇幻游戏/漫画/小说的常客。借着“史莱姆”的火爆,《勇者斗恶龙》也在游戏里追加了很多史莱姆家族的成员,并且出了一大堆相应的周边。

正常的例如这种

 

邪道的例如这这种

日本史莱姆形状的猪肉馅馒头

 在这发展期间,“史莱姆”的大众认知形象从最开始欧美风格阴暗骇人的“软泥怪”,逐渐变成了日系软萌可爱的“果冻怪”(说的就是某萌王.....)。

 

三、真实

那么如果“史莱姆”是真实存在的,那它又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什么样的生理结构呢?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著名地下城美食指南,日本漫画家九井谅子创作的《迷宫饭》。漫画讲述了一群冒险者在地下城逛吃逛吃的故事,硬生生把地城冒险变成了愉快的美食郊游,其第一话就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详细的构造

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史莱姆也是有脏器的。按照漫画中的说法,史莱姆就是一个能独立活动的“胃”。吃法也很简单,洗净后晾晒成史莱姆干,要吃的时候再行泡发,就可以加到各种料理中了。按照主角团吃起来的感受看,应该和海蜇皮的口感差不多。

下期预告

那些一大堆脑袋的蛇:相柳、八岐大蛇、海德拉以及威世智手里的多头蛇蜥

上期回顾

[谬语疯言]怪奇追踪系列特别篇之哥斯拉
谬语天成 2021-04-08

 

关注我除了看我瞎比比外,还能偶尔看到营地的神秘功能呦~

2021年4月16日
全部评论 12条
按时间排序

还没有评论

2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