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语疯言]怪奇追踪之“邪魔外道”
- # 玩家杂谈
- # 二次元
- # 原创文学
本内容为原创内容
经典的幻想作品,除去其本身故事性之外,也会产生诸多其它魅力元素。其中各类或是怪诞、或是可怖、或是可爱的幻想生物,更是会超脱作品本身,抽离成为一个个经典形象广为流传。同时经典的幻想生物会伴随着作品的增加,使之自身形象与设定愈发真实。我做这个系列的目的,就是在幻想世界中追寻那一丝真实,尽力挖掘出那些生物背后的故事。
就算要出卖灵魂,也要找个付得起价钱的人。——歌德《浮士德》
大家现在熟悉的游戏动漫中“魔鬼”和“恶魔”的形象,基本上是源自于《龙与地下城》。
唔,真就万物起源D&D呗。
但是为什么《龙与地下城》中会是如此设定的呢?本期就给大家深挖一下,“魔鬼”和“恶魔”根源上的区别。
另外在阅读“邪魔外道”篇时,大家需要注意“魔”的概念是纯粹是源自于宗教,我作为一名无神论者在述说宗教相关的内容部分时,可能会带上一些主(chao)观(feng)色彩,诸位看官还望多多包含。
PS:这些东西宗教意味太浓了,图都不好配.....
一、溯源
西方幻想故事中“恶魔(Demon)”与“魔鬼(Devil)”的形象,源自于“天启宗教”即“亚伯拉罕一神诸教”也就是现今世上三大一神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原因是这三个宗教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将“亚伯拉罕”视为先知,都只信仰“唯一”一个全知全能的志高存在(这点后续有伏笔),并且均发源自西亚沙漠,脱胎于闪米特人原始诸多宗教中的一支。
“亚伯拉罕献祭以撒”不要考验人性
背景清楚了,咱们继续从词汇标签入手。“demon”源自于希腊语“daimon”原意是指“神灵、半神、守护神”即多神教中的各类神怪精灵,进入英语后演变成了“恶魔”。这个意象的变迁是随着“基督教”的兴盛,为了在文化上顺利入侵。属于从根本设定上贬低异教,抬高自身的正统地位的常规操作。
相比“demon”而言“devil”的变迁要复杂一些,根源上是来自于《旧约》中的“Satan”一词,也就是“基督之敌”。我在“多头蛇”一篇中也提到过,“天启宗教”作为一神教,本质上是不会有二元对立的。如果说邪恶方的幕后大佬拥有和上帝同样的设定强度,那这就不算一神教了。所以这里的“基督之敌”通常指的是更形而上的东西,比如自身的恶念。从希伯来语翻译成拉丁语的过程中,“Satan”一词被翻译成了“diabolos(诽谤者,想想音译)”随后演变成现今英语中的“devil”。
“大菠萝”设定里是老大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么追踪到这就很明显了,从初始的文化变迁上看,“恶魔(Demon)”是对“邪魔外道”的泛指,而“魔鬼(Devil)”是对“撒旦”的特指。而这又引出了一个新问题,这么明显的舶来词,中文对其为什么不是音译?比如直接叫“迪蒙”之类的。
这一下就引出了另一个宗教“佛教”汉语中的“魔”音译自梵语中的“Māra (魔罗)”,古汉语特点是单字为词,所以早期音译成“磨”,后来南朝梁武帝时改做“魔”。由于在设定上比较接近“天启宗教”中的“demon”和“devil”所以直接拿来用也是合理的。“佛教”自汉代入侵中国后随着魏晋南北朝的一路发展,终于从外来宗教摇身一变成为本土正统宗教。之后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与世俗化,再加上佛道两家之间“互抄设定”以及网络小说和其它作品的演绎,最终才在设定上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写到这我又想起来滴滴拼车时遇到一个居士司机和一个居士乘客,俩人外放佛教音乐差点把我超度了.......太痛苦了
二、发展
先说当代,目前的“天启宗教”认为“撒旦”没有实体,指的是精神上的诱惑。但是其发展历史上,出于各个时期的不同需求,确实存在过违背“一神”核心设定的、一个和“天启宗教”中认为“唯一造物主”旗鼓相当的、存在具体“邪恶偶像”形象的二元对立时期,而这也被后续诸多文学作品所应用。其中《浮士德》贡献了“墨菲斯托”,《所罗门之钥》收集了各类异教神后,贡献了诸如“巴尔(别西卜)”、“阿斯蒙蒂斯”、“派蒙”等一系列后世游戏中常见的略显中二的恶魔名称和相关设定。另外恶魔与火焰搭配的形象,大概是因为有一部分恶魔源自拜火教,也可能是其二元对立的概念取自拜火教。
刻在DNA里的画面
随着《龙与地下城》的诞生,一个完善的生态形成了。其中“魔鬼”参考《浮士德》中的感觉,作为“守序邪恶”的代表,设定成一种善用契约来腐化凡人的狡猾生灵。其生活在阶级森严的“巴托九层狱”中,而“阿斯摩蒂尔斯”作为九层狱之主以经典的恶魔形象示人。而“恶魔”作为“混乱邪恶”的代表,设定成一种充满破坏、混乱、邪恶、好战的残暴生灵。其生活在混乱无序的“无底深渊”中,处于对内互砍,对外也互砍的无尽疯狂中。其中比较有名的例如《怪奇物语》中提及的“狄摩高根”;源自闪米特诸教,后来被《印斯茅斯疑云》完善的“大衮”;还有恶魔之母“苍夜 ”等。
一起上,我都能车掉
之后随着各类影视、动漫、游戏作品的迸发,“邪魔外道”的形象也逐渐完善成了现在的样子。
三、现实
历史上的“天启宗教”曾在不同的时期去宣传“二元对立”,而这些其背后目的都是神学家们为了更好的传教、更好的统治教众。在《旧约》中内容主要是犹太人祖先“希伯来人”的“悲惨”历史,都发生在“公元前”(唔,这个好像是废话,公元是以耶稣诞生为开始,公元后是《新约》部分)包括大家所知的“创世纪”、“巴别塔”、“大洪水”、“亚伯拉罕献祭以撒”、“出埃及记”等等一大堆经典故事。这个阶段的希伯来人还没到“迦南”,所以主要敌人是残酷的自然,所以最厉害的反派也就是海兽“利维坦”,大概是来源于深海恐惧。
水怪比恶魔和谐多了
随后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帝国犹太省(今以色列地区,也就是“迦南”)的一小撮“犹太教”信众中开始流行“基督教”,之后开始被“犹太教”和罗马帝国迫害直至公元313年。这个时期一方面被官方打击,另一方面处于多宗教的环境。基督教急切需要创立一个对立面,对外从设定上打击其他宗教,对内建立恐怖意象团结教众,所以具象了“撒旦”。
在随后的发展中,为了更形象的让信徒理解并加深虔诚度,需要一个更加鲜明的邪恶存在(这是我个人理解)。在公元九世纪,潘神(他本身问题也多)被黑,魔改成了恶魔最初的形象。随后但丁《神曲》的问世更是帮助基督教完善了地狱和炼狱的设定。
再之后东西教会大分裂,分裂后的天主教更是建立起了臭名昭著的“异端审判所”(如今改成了信理部),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一大堆设定上的“邪魔外道”其中当然也有黑死病的功劳,教会利用恶魔学一方面通过禁欲的方式控制信众,另一方面为其反人类行径寻找合理借口,直至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才得以终结。
哪怕是“贞德”也难逃女巫审判
唔,放错图了
之后恶魔学的发展就伴随着另一个不可避免的仪式——驱魔,从词源上看这里祛除的应该都是“Demon”。宗教的存在对于人类文明就像一个极难剔除的顽疾,很难摆脱其对我们的影响,“驱魔仪式”一直延续到现在仍有市场,在我看来就是宗教对人类文明影响的原罪之一。啊,原罪本身也是“天启宗教”词汇。
当然很多“驱魔”题材的电影还是很好看的。
渣康这么帅我都不敢认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