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EN]昆特与巫师(11)尼弗迦德


- # 昆特牌
此内容转载自猎魔人中文维基、witcher fandom
尼弗迦德帝国
尼弗迦德帝国位于大陆的南方,是猎魔人世界中最为强大的国家。首都为尼弗迦德城,又称“金塔之城”,北方人传说此名称是由于尼弗迦德城以黄金打造,实际上是因为阳光照射在城内屋顶上反射的光芒使得整座城市像是黄金一样耀眼。(想起了指环王中刚铎首都“白城”米那斯提力斯)
昆特奖励册:
尼弗迦德人所谓的忠诚与大陆其他地方大相径庭。只要是为了国王,就算跳进酸水中他们也愿意。然而只要他们的领袖显示出一丝一毫的软弱,他的权力就会像烟雾一般随风而逝。国王的宝座至关重要,影响巨大,绝不能让一个无能之人坐上去,哪怕只是微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深远而无法预料的后果。
很多人认为,尼弗迦德能占据统治地位是因为有着装备精良的重型步兵团。不过,事实却更为复杂,因为尼弗迦德的大部分疆土并不是靠着战争获得的。通常来说,他们会派遣密探过去,干掉麻烦的领袖,再派外交官过去,巧妙地挑起继承人之间的冲突。
与争斗不休的北方诸国相比,尼弗迦德人对法律有着极大的尊重。无论法院的判决多不公正,都会立即严正地执行。帝国的法令很可能正是神的话语。因此,尼弗迦德比北方诸国有着更强的组织性。其治下的士兵可以毫不犹豫地执行最为严酷的命令。
尼弗迦德是个十分极端的国家。它占地最大、最为富裕、人口最多、国势最强,毫无疑问,也最为铁腕。
尼弗迦德人将不惜一切代价打败自己的敌人。平民阵亡?不可避免的遗憾而已。使用毒药?实用的策略罢了。强迫奴隶以身殉职?嗯……遗体堆积起来后更便于攀爬城墙。
尼弗迦德人的语言中并没有“和平”这个词。自打记录者开始记录以来,尼弗迦德就在不断地征服、吞并邻国,或是将邻国设为附属国。在金色的日轮吞并整片大陆之前,他们绝不会停歇。
但他们为什么这么渴望去征服呢?几个世纪以来,各国之间武装冲突不断,这也使得尼弗迦德的经济完全仰仗于战争和战败者带来的战利品。换句话说,一旦尼弗迦德的战争机器停止运转,他们的社会就会面临崩溃。为了生存,整个帝国必须去征战、征战、征战……
尼弗迦德-北境战争
黑色日轮
13世纪时期尼弗迦德帝国同北方王国联盟之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战争。早在1239年,第一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尼弗迦德帝国就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逐步兼并了艾宾、梅契特、那赛尔等小国,向北扩张。1263第一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爆发,辛特拉陷落。随着帝国的持续入侵,第二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也于1267年打响,直到次年的辛特拉合约的签订才算告一段落。第三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则开始于游戏《巫师2》中的洛穆涅峰会期间,根据玩家在游戏《巫师3》中的不同选择,该场战争会有不同的结束时间和结局。
尼弗迦德人一般称这场战争为“北境战争”,而北方人则称之为“尼弗迦德战争”。
第一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
1263年7月,尼弗迦德军越过阿梅尔山脉穿过伊伦瓦尔德,进攻辛特拉,第一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打响。双方在玛那达山谷进行了首次交锋,辛特拉军队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国王埃斯特·图尔赛克在战斗中阵亡,皇后卡兰瑟集合了残余的部队撤退回辛特拉城。围城四天后,尼弗迦德攻破辛特拉城,卡兰瑟坠楼自尽,“辛特拉大屠杀”爆发。
随后尼弗迦德军队又入侵索登,完全占领了南部的上索登地区。进攻下索登时,索登山之战打响,威戈佛特兹领导二十一位术士在此和北方王国联军合力抗击尼弗迦德军队,二十二位术士中的十四位在此战役中阵亡(仅找到十二具遗体),其中也包括特莉丝·梅莉葛德,名字被刻在了纪念碑上。实际上她在战斗中被严重烧伤但并未身亡,所以她也被称为“山丘的第十四人”,术士兄弟会将她营救后通过魔法手段重新恢复了其容貌。这次战斗中温格堡的叶奈法双目失明,后来通过魔法恢复了视力,但此经历给她留下了心理创伤。这次战役双方损失惨重,由最后由威戈佛特兹牵头促成停战协议,谈判结果辛特拉被割让给帝国。第一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的结束。
尼弗迦德记载的第一次北方战争
第一场战役(1263-1264)之所以爆发,全都是泰莫利亚特种部队的责任。拦截的文件明显指出泰莫利亚意图抢夺辛特拉,帝国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权力失衡的事情发生。把军力调往辛特拉,在当地建立秩序,帝国才能反转泰莫利亚的毁灭行动,维持和平。可惜,北方国家一如往常地顽固又短视,选择武装冲突,而不理性妥协。
这次冲突当中,北方军队犯下了不可原谅的罪行,报应首先在玛那达之战以及辛特拉事件中到来。我们伟大的陛下,恩希尔·恩瑞斯写信向辛特拉宫廷表达同情,并希望这种梦魇不会再次重演。
拿下辛特拉之后,尼弗迦德军认为北方局势已稳,但是北方持续抗战,导致两军在索登附近交战。北方人大言不惭地说这场战役是整个战争的转捩点,但其实根本不具任何政治意义。不久之后停战条约签署,辛特拉就此成为尼弗迦德帝国的领地。
北方学者记载的第一次尼弗迦德战争
与尼弗迦德的战争首先于1263年爆发,起冲突的原因是尼弗迦德明显有意侵犯辛特拉。帝国军穿越了阿梅尔山脉,攻击了辛特拉南方边境、伊伦瓦尔德森林附近的驻军站。有些未经证实的谣言指出恩希尔·恩瑞斯与这个地方有特殊的关联,但细节却没人知晓。我们能确定的是,他许久以前早就下定决心要控制辛特拉。
关键之战就是玛那达之战,尼弗迦德包围、消灭了辛特拉的军队。伊斯特·图尔塞克国王在战役中丧生。生还者由卡兰瑟王后带领,前往首都避难,但那儿空无一人,因为整座城市的人都被屠杀殆尽,卡兰瑟皇后因此绝望地自|杀。
接着战争的地点移到了上索登地区,战况可怕、野蛮又残忍。历史上一致认为帝国军在上索登犯下的残忍罪行促使了北方在第二次索登之战中获胜,这些残暴的行为让北方军队只有两个选择,赢得战争,不然就跟家人一起死去。孤注一掷的决心让他们打败了看似无所匹敌的尼弗迦德军队。隔年,1264年,双方签定停战条款,将辛特拉割让给帝国,辛特拉因此在名义上成为了尼弗迦德最北的省份。
尼弗迦德向外扩张
第二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
尼弗迦德帝国在第一次军事进攻失利后加大了对北方诸国的政治渗透。通过威逼利诱等手段拉拢北方的术士们,同对北方正权充满敌意的松鼠党达成协议。在仙尼德岛正变上这些投靠帝国的势力对北方术士集团的中坚力量造成了极大损害,直接导致了术士在北方不再受到信任,失去了以往的地位,术士兄弟会也不复存在。尼弗迦德分裂北方术士的目的达成,曾经纵横北境的术士无法再掌控北方政局统一步调对抗南方。
一名精灵刺客暗杀了瑞达尼亚的国王维兹米尔二世更是让局势雪上加霜,北方联军节节败退。然而在这兵败如山倒的时刻,泰莫利亚的弗尔泰斯特国王统率军队发起反击,并在布伦纳之战中力挽狂澜,极大地鼓舞了整个北方的士气。恢复信心的北方联军发起了一连串的反攻,解放了下索登,并迫使尼弗迦德帝国走上了谈判桌。最后尼弗迦德帝国与北方诸国在辛特拉签署了和平协议。
尼弗迦德记载的第二次北方战争
帝国和北方于1267到1268年再次交战。仙尼德岛爆发了法师叛乱,尼弗迦德无法再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北方的一切被魔法毁灭。帝国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占领了莱里亚,几乎没碰上什么阻力。短暂的围城战之后,我们的军力先是踏入利维亚、接着是范格堡,每次都碰上想要和平与文明、欢天喜地的群众。接着他们进入了亚甸。
国王德马维想阻止黄金烈日的进攻,但却不幸失败,他的军力被打回庞塔尔谷和多尔布雷坦纳。
米薇女王开始召集强盗和法外之徒编成游击队,毕竟北方一直都不缺这种人。
亨赛特国王展现了北方人典型的阴谋本性,背着盟友与帝国签了协议,将亚甸分割。
皇帝陛下出自至高无上的仁慈之心,在多尔·布雷坦纳创造了一个精灵国度,硬生生在北方人种族歧视的法律之中建起了一座精灵庇护所。
泰莫利亚的弗尔泰斯特国王与帝国军签了和平条约,不过,北方人的剑梢简直跟春天战场上的融雪一样善变。弗尔泰斯特的愚蠢导致了布鲁格大屠杀,以及接下来雅鲁加河谷一连串的血腥战役。帝国军的领导们看到了这种无情又不受控制的暴力场面后,决定停止流血、退回索登。
可惜,弗尔泰斯特的贪婪意味着下个春天也没平静到哪儿去。一切就在布伦纳之战爆发,我们的英雄军团对上了泰莫利亚和瑞达尼亚联手的军队。时至今日,北方都还认为这场交战是整场战争的转折点。不断针对这个定位论战也没意义,重要的是这场战争是两个战略的冲突,一是帝国军领袖的正直战略,另一个是北方人阴险又推脱的战术。
皇帝陛下知道了这场冲突会有何下场。北方军队采用焦土战术,一点儿不在乎他们会对文明的人口带来多少痛苦。尼弗迦德不屑于此,拒绝参与这种行为,于是将军队撤回南方,不过此举却被北方人视为是认输的举动。
多亏了皇帝的居中协调,最后南北总算在辛特拉签署停战协议,将第二次北方战争画上句号。
北方学者记载的对尼弗迦德战争
与第一次尼弗迦德战争不同,第二次冲突看不太出来是哪个国家先行挑衅。1267年初,北方国王在哈吉要塞会面,并策划夺回辛特拉。恩希尔皇帝预料到了他们的打算,便在泰莫利亚边界聚集了一支庞大的远征军队。接着,皇帝操纵了一连串的事件,让北方露出破绽:仙尼德的法师叛乱加上维兹米尔国王被暗杀让瑞达尼亚陷入混乱。恩米尔现在只需要一个藉口,而亚甸的士兵又在此时攻击了尼弗迦德的前线堡垒,格里维辛根。这下有了借口,尼弗迦德军马上向北行军,第二次尼弗迦德战争就此展开。
战争第一阶段时,帝国军迅速横扫北方。首先,他们佔领了南莱里亚。围城进攻短暂时间后,利维亚也跟着沦陷。接着艾德斯伯格的战事爆发,然后梅诺·寇赫伦行军进入范格堡。科德温的亨赛特国王趁着这个机会攻破邻国,并与尼弗迦德签署协议、分占亚甸。精灵也见缝插针,加入帝国的行列,以便在多尔·布雷坦纳建立独立的王国。下一个跳船逃生的叛徒则是弗尔泰斯特国王,他与尼弗迦德签订条约,自己则抢下了亚甸西方的哈吉要塞。亚甸的统治者德马维被盟友抛弃,手边只剩下坑坑疤疤的王国,于是他逃往瑞达尼亚避难。
战争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则在尼弗迦德打破停战协议、进攻泰莫利亚时展开,而这还是仅仅十六天后的事。尼弗迦德的军队马上入侵布鲁格和索登,两块土地马上被血洗。恩希尔在短短时间内拿下了整个泰莫利亚南部,而且在马里波重创了弗尔泰斯特的军队。接着狡猾的皇帝在冬天时撤退回索登,准备在春天再次进攻。
第二年风和日丽的春天里,发生了史上最猛烈的战役,泰莫利亚大进攻。北方联合军最终证明了自己不是好欺负的对手,并让尼弗迦德慢下了进军的脚步。这个时机让恩希尔国内的敌人有机可乘,并实施推翻恩希尔的计划。帝国因为这场内斗而露出破绽(称为贵族共谋),尼弗迦德无人可敌的迷思就此破碎,帝国最强的军队则在布伦纳附近被北方军队打败。战争局势就此翻转。
战争第四阶段、也是最后一阶段就此展开。北方展开攻击,逼迫帝国军缓慢撤退。停战协议的谈判迟早要展开,战场上画了暂时停火线,战争即将结束。各方派出了代表,决定在辛特拉开会,草拟和平条约,建立新世界秩序。1268年四月二日,辛特拉和平条约签订,让第二次尼弗迦德战争画上句点。
白果园之战
第三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
在《巫师2》中
1271年初,第二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结束之后仅仅三年的时间,北方的政治格局因为神秘刺客的一系列的弑君行为,而遭到重大变故。与尼弗迦德接壤的亚甸成为了第一个目标,德马维国王惨遭斩首,随后第二次战争的英雄弗尔泰斯特也倒在了刺客刀下。北方王国的国王们及男女术士,还有尼弗迦德大使希拉德·费兹奥耶斯泰兰在洛穆涅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未来边界以及国家权力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重建术士兄弟会的问题。然而,在会议上,“弑君者”的真实身份被揭露,参与其中的女术士集会所被曝光。但是,这一切阴谋真正的始作俑者,尼弗迦德帝国才刚刚浮出水面。而正当会议正在激烈讨论时,尼弗迦德军利用北方王国多名国王遇刺的大好机会,跨过雅鲁加河,向北方进军,战争再度肆虐。
在《巫师3》中
战争第一阶段的发展正如皇帝所预料。尼弗迦德军快速攻占北方多个国家,数月之间,莱里亚、亚甸和泰莫利亚便已飘扬着黑旗,帝国的军队已经推进直至庞塔尔河边。如果不是十二月提早下起冰霜,如果拉多维德国王没有大胆调开庞塔尔河的军力以果断入侵科德温让领土和势力加倍,全北方现在就只是广大的尼弗迦德帝国当中的一省了。
瑞达尼亚在吞并了科德温后,才对尼弗迦德北上的攻势造成了实质上的拦截。双方为了夺取诺维格瑞,在泰莫利亚北部的威伦地区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尽管对此不满的贵族和商人越来越多,大量后备部队还是被源源不断的从南方调来,投入到前线的战斗序列中。
根据玩家在游戏中的不同选择,这次战争将会有尼弗迦德统一北方王国、瑞达尼亚守住阵线与尼弗迦德陷入对峙等不同结局。
军事力量
巫师3中尼弗迦德军营
中央集团军
第二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期间,由门诺·库霍恩元帅指挥的尼弗迦德军主力部队。中央集团军的核心作战任务是:消灭泰莫利亚王国,将帝国的边界向北推至庞塔河,并维持住这一战果。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它需要东部集团军和维登作战部队这两支侧翼部队的协助。其中,东部集团军有着更艰巨的任务。但是当中央集团军惨败于布伦纳之战后,原本的作战计划彻底失败了。中央集团军辖第三军团和第四骑兵军团。
第三军团下属作战单位有:
·阿尔巴师:重甲精锐部队。第二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中,由蒂博尔·艾格布拉杰 上校指挥,布伦纳之战中蒂博尔阵亡。1272年,莫尔凡·符里斯将军成为了该部队的新指挥官。(阿尔巴师矛兵、阿尔巴师装甲骑兵、阿尔巴师枪兵)
·戴斯文师:重甲骑兵部队。(戴斯文强弩手)
·日轮之师:骑兵部队。第二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中,由拉蒙·蒂尔康奈尔上校指挥,布伦纳之战中覆灭。(日轮之师龟甲盾卫、日轮之师重骑兵、日轮之师轻骑兵、日轮之师十字弩手)
第四骑兵军团下属作战单位有:
·文登达尔师:(文登达尔精锐)
·马格尼师:马格尼师的士兵经常被派往科拉兹沙漠巡逻。其中有一次,整支部队遭到一群游牧民族的袭击而几乎全军覆没,唯一的幸存者是日后成为皇帝的约翰·卡尔维特。(马格尼师)
·弗伦茨贝格师
·维里赫德旅:指挥官是伊森格林。(维里赫德旅骑兵、维里赫德旅军官、维里赫德旅破坏者、维里赫德旅工兵、维里赫德旅先锋、维里赫德旅)
·第二维可瓦罗旅
·第七戴尔兰尼旅:下属作战单位有:莫坦森战斗群、西弗斯战斗群、弗林姆德战斗群
那乌西卡旅
东部集团军
第二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期间,由阿达尔·爱普·达西指挥的位于东部战线的尼弗迦德军队。东部集团军的核心作战任务是:夺取亚甸、多尔·布雷坦纳和莱里亚。
亨赛特可能曾经计划通过资助玛哈坎矮人来阻挡尼弗迦德军进入庞塔河谷。而战局在布伦纳之战之后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加之指挥官阿达尔·爱普·达西在北方王国联军的一次快速反击中意外死亡,东部集团军在艾德斯伯格附近的战斗中被亚甸和科德温联军彻底击败,尼弗迦德人彻底失利,残部撤回了国内。
维登作战部队
第二次尼弗迦德-北境战争期间,由约阿希姆·德·维特公爵指挥的位于西部战线的尼弗迦德军队。维登集团军的核心作战任务是:控制希达里斯,封锁诺维格瑞、苟斯·维伦和维吉玛,为中央集团军提供左翼掩护。
然而德·维特公爵的“无能和愚蠢”令部队花费了大量时间对付维登地区的游击队以及镇压当地反抗势力,最终不仅没有达成集团军原本的目标,还延误了战机,间接导致了帝国军队在布伦纳之战的惨败。
尼弗迦德海军舰队
《巫师1》
游戏中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帝国的势力,只有几个尼弗迦德人出现。其中对尼弗迦德帝国的描述:
“尼弗迦德帝国是一个强大而古老的遥远南方国度。它的首都是尼弗迦德城,坐落于阿尔巴河畔。帝国通过征服和吞并周边国家而崛起,只有阿尔巴河附近的居民才有权利称自己是尼弗迦德人。这些人身上拥有相当的精灵血缘,而且他们说的语言也与上古语比较接近。尼弗迦德是个好战且具有侵略性的国家,五年前刚刚结束与北方王国的战争。尽管和平协议已经签署,尼弗迦德仍未放弃他们取得北方领土的野心。”
巫师2片尾动画尼弗迦德大军袭来
《巫师2》
强大的尼弗迦德帝国在恩希尔·恩瑞斯的统治下对北方的威胁与日俱增。皇帝派出了老道狡诈且口才极好的外交家希拉德·费兹奥耶斯泰兰作为帝国特使参与了诸多北方事务。
希拉德最早出现在序章中。如果杰洛特杀了亚里安·拉·瓦雷第的话,希拉德在拉·瓦雷第城堡的地牢中拯救了被关押的玛丽·露意莎·拉·瓦雷第并向她提供政治庇护。由此可见帝国参与了北方很多反抗势力中,外国特使可以向本国政治犯提供保护并轻易出入防备森严的监狱,尼弗迦德在北方的势力和影响可见一斑。
第二章中,希拉德抓住了杰洛特的朋友兼恋人特莉丝·梅利葛德,得到了女术士集会所的相关信息作为其牵涉弑君事件的证据。希拉德还指使了泰莫利亚叛徒伏击了弗尔泰斯特国王两个孩子的护送队,导致鲍尔西意外死亡,阿奈丝则被送到术士戴斯摩处。这样做符合帝国希望泰莫利亚继续分裂下去的意愿。希拉德另外还向瑞达尼亚国王拉多维德五世透露了女术士集会所是弑君事件的幕后元凶,将关押的特莉丝作为证据,并表示会协助拉多维德扳倒集会所。
第三章中,如果杰洛特没有去营救特莉丝,希拉德会带弑君者雷索出现在洛穆涅峰会上,并强迫他公开“供述”集会所的弑君阴谋。其结果是尼弗迦德完全达成了计划:不但摆脱了弑君的嫌疑,还让以拉多维德为首的北方势力大肆迫害整个术士阶层,北方彻底陷入混乱。如果杰洛特救出了特莉丝,这位女术士会在峰会上指出集会所的阴谋,但是撇清了其他术士与之的联系,法师枢密会也得以重建,北方恢复了一定的秩序。 尼弗迦德帝国计划实现的程度与杰洛特的选择有关,但是无论如何皇帝都达成了他制造混乱的愿望。最终,帝国的滚滚铁骑再次跨过雅鲁加河,第三次北境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巫师3》
尼弗迦德帝国军队已经占领了北方大半的领土,泰莫利亚、莱里亚和利维亚、亚甸等国已经被占领,战线推进至庞塔尔河-莱克希拉河一线后攻势暂缓。拉多维德在此期间于冬季战争中击败并吞并了科德温剩余的一半国土,将北方统合成为了一个国家,吸纳了各个流亡势力后新的“拉多维德国”有能力暂时抵御帝国的进攻。此外冬季寒冷的气候也迫使帝国军队进入休整状态。
恩希尔还有自己的麻烦需要应对。国内的阴谋反动势力暗潮涌动,他希望在找到女儿希里后提前退位并传位于她。帝国和皇帝的命运取决于杰洛特的选择:
帝国赢得了战争,恩希尔消灭国内的反对势力巩固了他的统治。北方王国中除了柯维尔和波维斯和史凯利格群岛外全部变成尼弗迦德的领土。
如果杰洛特此前带希里见过皇帝且安然从对抗白霜的战斗中返回,恩希尔退位希里继任女皇。如果杰洛特此前没有带希里见皇帝,欺骗恩希尔说希里死于白霜,或希里没有从对抗白霜的战斗中返回,恩希尔则继续他的统治。
帝国输掉了战争,恩希尔被国内反对势力推翻并刺杀,莫尔凡·符里斯被推举为新皇帝,希里则相应失去了任何继承皇位的权利。北方王国被拉多维德或者西吉斯蒙德·迪科斯彻治下的瑞达尼亚所统一。
(资料来源于猎魔人中文维基、witcher fandom)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