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之宝/威世智忆旧丨我为万智牌工作的那些年


- # 万智牌
本文为作者原创内容,未经作者本人和营地同意不得转载
哈罗!各位万智牌的爱好者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曾经的社群经理某某某。
这段是写完了之后回来编辑的,点下最后一个句点后重看一边,发现有些地方证据欠缺,容易引发争议。但删去之后前后意思又略有不连贯之处了。思之再三后便听之任之,大过年的就当工人一哂好了。另全文无图,十分单调,介意的看官现在就退出吧……
我不知道现在万智牌中国的社群经理是哪位?说实话,5月份他们重新开放这个岗位的时候我恬不知耻地又去应聘了,居然还获得了和现今亚太区社群负责人金子真实先生面试的机会~但在黑撒西不理地扯了一通闲蛋后,金子君说会帮我安排和亚太区市场负责人继续面试后再也没有了然后……
顺便帮大家还原一下时间线吧,就是原本打算在北京举办的某次被活动被“积极阻止”基本是同时间发生的。
我或许早就该说点什么,比如在《幻境奇谭》大失败之后,或者在威世智中国原品牌经理(一度被当做中国部门老大培养)离职去卖巧克力后,又或者在助理品牌经理离开并在营地上发文(还有谁记得那篇文章吗?)追忆之后。
但我选择现在发声,可能只是因为我太闲了吧?(我在几个万智牌群内表达想法后获得的回复~但其实我私心想宣传自己的创业项目,文末有,如有看完的大佬,到时关注一下好了。)
OK,言归正传。
本文大体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尝试解释美国海滨巫师有限公司(威世智在中国的实际注册名,至少当初我看到的是这样……)到底是一家什么企业;另一个是试图还原该公司作为美国玩具巨头孩之宝子公司的一些内部矛盾。
通过这两大部分,来帮助各位万智牌的爱好者们,尽可能地去了解万智牌的过去、现状,甚或未来的发展。
但是首先,请允许我冗谈一下,做个自我介绍:
我接触万智牌最早是1999年,当时我就读的高中附近有一间经营万智牌的文具店,预言末期的时候我跟着当时的店员学习了一下玩法,浅尝辄止。然到了2001年初,哪家店搬到我学校旁边来了……当时高三上半临近寒假,作为一个高考没什么希望的基本被老师放弃的半gai遛子,这个万智牌据点成为了我和一帮废柴同学荒废时光最理想的地点。而且在这款英语背景以及需要数学逻辑的纸牌游戏的熏陶下,临近高考前我居然成绩上还略有提高,以至于一度让老师看到一点点奢望(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啦……)
高考进入某不知名大专后,松弛又无聊的闲散青年模式让我有了更多时间泡在万智牌上,这期间我参加了第一次万智牌认证赛事——绝境售前,并陆续认识了一些以后在我玩牌和工作中帮助我的人们,就比如最早万智牌赛事组织者以及现在的代理负责人等等。
大专毕业后我在某国企混了6年又8个月,在无法获取正式编制后拿着没什么含金量的夜校专升本文凭开始求职,幸运地凭着对万智牌那一点点理解进入一个游戏工作室搞剧情文案。然后辗转动画编剧、外包广告公司文案等无学历无经验人士从事的底层工作,终于在2013年6月底遇到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机遇:万智牌社交媒体(当时只有微博)外包的广告公司招一个客户经理。
依靠着在一家皮包广告公司为英语培训和心理咨询机构写微博文案的经验和那时已经近14年的玩万智牌历史,我得到了那份工作,并在此后依靠着熟人脸获得了一定的所谓“社群”(那时候其实并没有社群这个概念)支持后,我于2015年2月,我33岁高龄之际,开始了我正好3年的万智牌简体中文社交媒体及社群(副)经理的500强外企生涯。相比较于中国孩之宝威世智部门原最低统招本科,也可算得上*丝逆袭了吧?
而后的经历可能多数营地众已经知道,不了解的可以评论区问。前言已经过多,我们书归正传。
一. 认识威世智(Wizards of the Coast,简称WotC)
2015年3月,甫入中国孩之宝的我获得了出差去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兰顿市WotC总部参加开年大会的机会。
而对于中国孩之宝的WotC部门而言,那是开局不利的一年,鞑契可汗在前一年带来了销售巅峰,并促成了迄今为止大陆最大规模的大奖赛后,因为公司内部政策调整和产品吸引力下降的原因,销量开始下滑。偏巧鞑契龙王赶上美国海港****造成到货延误,又给出行的中国组笼上了一层薄薄的阴霾……虽然当时内部依然乐观,认为一切只是暂时的,销量肯定会再上一层楼。因为当时的领导人有着短短3年500%业务增长的辉煌成绩,以及紧接下来的摩登大师2系列发售庆祝大会等一系列活动。但直到我离开时的决胜依夏兰,中国大陆地区万智牌的销量巅峰依然停留在了鞑契可汗。
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结果,也就是这一节要探讨的,即WotC是一家什么公司?
相信和我同处一个群的各个万智牌XX群的群友们早就知道我的观点:究其实质,WotC是一家快消品贸易公司。
也正如中国孩之宝的正式名称“孩之宝(商贸)中国有限公司”。
纵然WotC本部乃至美国孩之宝总部给自己做过很多定位,比如WotC自以为的游戏公司,孩之宝的文化娱乐公巨头等等,职业经理人们和战略咨询师们的高屋建瓴无法改变中高层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作为一家跨国的快消品贸易公司,WotC赚钱的底层逻辑只有一个,那就是卖货,卖得越多越好!
看到这里之后,大家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截至2018年初,鞑契可汗是最成功的系列,因为这个带回了邻色找的系列引发了撕包狂潮,而且货量足够!因为2015以前,万智牌的进货政策是:地区要多少货,总部给多少+的货——工厂根据订货量生成后,从原产地发往销售地,这中间还牵涉到了供应链……而供应链中则会出现一下类似运输****、清关延误(小故事:作为进口商品,万智牌每次在上海海关清关的时候都会少掉若干)、产能不足等等的问题——而2015年开始,由于正式开始试水大师系列这种“限量”产品,进货政策改为:代理商要多少货,品牌方调配多少+的货。这一改变不但把前WotC中韩地区负责人的业绩神话打破得清清爽爽,使原团队最终分崩离析,也打破了代理之间的微妙平衡,引发了一系列“爱恨情仇”。
原WotC中韩地区负责人,奢侈品行业出身,或许当初WotC总部的人就认准了她这一背景(毕竟现在看来,万智牌可能还是个奢侈品),从而否决了提拔原赛事负责人成为老大而选择了她。因为以前是卖表的,她自自然然地把卖表那一套带了过来,简言之,就是:你们(代理商)现在不进货,未来想进货我就要涨价了,而且万智牌有存货周期,过了这个周期就要销毁,到时候想进你们也进不到了……再进一步简化,即:代理们!给我囤货!这里顺便说一句:因为中国孩之宝/WotC走的是大客户销售,货卖给代理之后,钱就已经是赚到了。
这一套逻辑早期还挺行之有效,万智牌的特殊属性让代理和零售们乐得囤货,尤其是摩登那一波带得还挺爽,不少早囤货的还赚了不少。
不过么,快消品始终是快消品,和奢侈品追求高端限量升值不一样,快消品希望卖得多,用的是畅销爆品的思维,于是过去那几年就是重印、加速重印、换皮重印,结果就是造成古早产品不像奢侈品那样越屯越贵,反而越屯越贬值了。简单举个例子,前文提到的销量巅峰——鞑契可汗系列,不久前还有代理在清货。
而2015年原规则被打破,原本以为的如意算盘是代理和零售们在放开的新政策下会要更多货,却没想到加速重印开始让老系列贬值,大客户们的订单开始缩水了。这时那位大人才认识到其实早就意识到但不太重视的一件事,这款商品的底部并没有夯实——新玩家的增长,其实和销量的大幅度增长并不匹配。
如果放在现有的思维下,可以这么概括:万智牌在中国早早地进入了存量市场的博弈,需要做的是用户精细化的运营,提升用户满意度以提升口碑,提高复购率。
但那还是2015年,大陆市场作为金砖四国被美国的各大消费品企业视作香饽饽,从孩之宝美国到孩之宝中国,再到威世智本部,认为中国大陆依然是增量市场。然则,在外企待过的人就会知道,很多大型外企对新兴市场的态度是:由之,来之,安之。这一点在孩之宝身上体现的是淋漓尽致,即:他们认为自己已然是世界著名了,当地市场的用户或消费者应该早就熟知或至少认识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再花大量的推广费用来宣传自己或教育用户。变形金刚如是,小马宝莉如是,万智牌也如是。
于是乎,在有限的市场预算下,除去一大部分被用去参加各类能拿到靠近c位的展会,相当一部分不知进了谁的口袋后,只有很少的部分用在了互联网宣传的部分上……自恰游戏公司的快消品贸易商WotC由于缺少互联网思维,错失了中国互联网最后的红利,而是把发展“寄希望”于代理商,让代理商去开疆拓土,为此不惜打破之前的南北平衡,还积极引入第三家代理。最后么,大家都看到了。
时间来到2017年初,我在WotC中国的职业生涯已进入尾声……虽然当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其实已经35岁高龄的我已经在试图突破。除了逐渐认识到上述的种种之外,还有一个重大的原因是WotC内部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摆上台面了……
一. 孩之宝中国以及威世智的内部矛盾
这其实分两部分,即孩之宝中国内部的矛盾和威世智公司的内部矛盾。
孩之宝的部分这里仅仅一笔带过,但作为大环境不得不提。作为外企,而且是大外企,孩之宝自带白右气质,对中国大陆天然地带有敌对意识,而在这种外企待久的人,又自自然然地带上了一些买办气质,特点是:英文说的比中文溜,自认为比普通中国人高一等。这在互联网大厂兴起之前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北上广外企聚集地浓度非常之高。但看不起大陆仔的老外是不管你个大陆仔英文说得比母语还溜的,大陆仔在外企排名永远是垫底,因为上面有还有港澳台这些殖民地买办。2016年之前,孩之宝中国的总经理是个**人,因为和是上海人的人事总监闹得整个外企圈子都知道被双双拿下。在一个老美短暂代理负责一阵子后,才迎来了可能是迄今唯一的孩之宝中国大陆仔总经理,原美泰玩具的副总迈克尔・张。可惜头发比我还要少的张职业经理人踌躇满志未得志,也就比我晚走了一年,和我待在孩之宝的时间是一样的。他在位期间力主改革、打破传统、简化流程、拥抱互联网(天猫),可惜作为大陆仔始终得不到完全信任,权限比**人小不少同时还有顽固势力使绊子。最后没在任期内达成上任时的豪言而黯然下台……但他预言中互联网思维的玩具巨头果然出现了,不过这个巨头不是孩之宝,也不是美泰乐高,而是——泡泡玛特。
而威世智的内部矛盾则也是同一时间开始显著化的。2016年临近末期,可能是因为电子化的一再失败,自孩之宝收购威世智之后就成为WotC CEO格力高利兹(Greg Leeds)被孩之宝通报因“个人理由”离职,代替他的是现在已经贵为孩之宝CEO的原微软负责xbox业务的副总克里斯蒂安库克(Christian Cook以下简称cc)。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拥抱电子化的趋势。
关于总部部分为我个人猜测(因为我2016年和巴图老师去西雅图参加当年世界冠军赛暨卡拉德许发布大会暨万智牌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社群大使大会后就没去过总部了)。cc到了之后总部似乎迅速分裂,除了大量的人员变动之外,某些顽固的实体化旧党开始被投闲置散给了我一个错误的信号(后话,后面会提及)。但对外的话术依然跟dotp旅法师对决和md万智对决开发初期一致,即电子化的最终目的是给线下引流。对此我个人和大多数同好一样不屑一顾,而且内部大会上对于电竞领域的野心并不是以炉石对标,而是对标了lol。在这样的态势下,我不认为顽固的快消思维党们会感到舒服和安全。
而在中国这边,孩之宝/威世智的内部矛盾则要和亚太地区一起说。中国大陆这边,风光的时候,前负责人因为骄人的业绩兼管着韩国地区的业务,直接汇报给美国的副总(VP),这位美国副总还管着日本威世智和孩之宝亚太的威世智分部(土澳、新加坡、东南亚诸地区包括港台),是的您没看错,孩之宝没有***区,日本也(曾)是单独设区。cc上台之后,这位副总临近退休之际被紧急提上高级副总(SVP,我认为的投闲置散),原欧洲孩之宝(英国)的VP开始主管大亚太区诸业务,于是亚太土澳的地位蹿升,不但在那两年吞了中韩,更于这两年正式合并了日本(可惜合并日本之前土澳那帮人就把自己作死了,现在亚太WotC的中心在新加坡)。
这里我再梳理一下时间线,这个时间段的重合,就是《幻境奇谭》。
中国WotC原团队分崩离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基本就是伴随着《幻境奇谭》的筹备开发和发售的。
2016年末,最初原因已不能审其本末,反正根据原万智牌品牌负责人的说法,美国那边为了开发中国市场,决定出一款中国文化背景的专属产品。随后由于团队整合,牵头人变成了亚太地区的品牌负责人,变成了整个亚太地区的大项目(这个坑很明显,做好了,是亚太地区领导有方,做成如今这样么,是大陆仔不给力)。由于亚太土澳成了中国大陆的领导,而地区和时间又存在差异,2017大半年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开电话会议。也同样在2017,欧洲副总一句:(欧洲,这里有个小括弧 英国 小括弧毕 经验告诉我们)展会ROI低,直播ROI低。让大陆这边停掉了所有展会和直播,得以专心搞《幻境奇谭》。而这个项目也从一个小系列、纯推广、试水变成了一个新手对决包、要求销量、打开桌游和电商市场(台湾经验告诉我们,桌游市场对麦吉科大有可为)的重头戏。为此不但单独有媲美一整年预算的开发推广钱,还专门配了个创意人员(一年的兼职,本来想让我担,我说了一句:“得加钱”,被pia。)
不过关于《幻境奇谭》,由于我在2018年刚过完年就被紧急拿下了,有些细节说出来不够权威。我能说的只有,最终的成品,完成度最多最多最多只有预想的70%。
且不说牌张设计和选择大陆仔们毫无置喙余地(小故事:曾经要求过r&d好歹放一张可以看的牌进去,最后他们说放进去迷雾披风,是这张牌近20年的第一次重印);插图美术大陆仔们给过非常详细的brief,比如沐燕灵是范冰冰,姜旸谷是朱宇轩(没错就是朱洛夫),但最后全改成了美国审美(没有眯眯眼就谢天谢地了?);欧洲人说展会销售和直播带货不经济,按欧洲经验找influencer(也就是网红)就行了(宣传片上大家看到的是魔王和轩墨,但欧洲佬最早说找最红的,直到我给他看冯提莫和***儿的报价);最可怕的是亚太土澳还定了个不可能完成的销量目标,具体数字我不说,但大约是最终完成量的20倍……
这种啼笑皆非的结果是多方位造成的。除了欧洲亚太土澳的那几个夜郎自大丝毫不了解中国情况,却自以为见识高大陆仔一截;又因为前负责人胡搞自己作死之后给了老外可趁之机,开始尸位素餐,没有按时完成电商渠道的开拓;又让下面的人以为可以上位急功近利……总之是祸起萧墙,内部瓦解。
好在,亚太土澳的那几位洋大人最终也没有好结果。他们对大陆要求万智牌加盟店又要门面房,又要面积大,而对开店成本类似的**却听之任之进入楼宇商住房;又喜欢拿台湾的经验来教训大陆(更遑论放任台湾办公室的某**了);最有趣的则是忽悠了某老外代理进入中国大陆,欲图给已有的代理示范一点“先进经验”,结果人家水土不服,今年草草退出。
现在的情况,我不知道,我的继任人,很多人也熟知的某位圈内大人已经转去孩之宝另一板块。如今无论负责市场还是销售的,据我所知,都是在其他外企有过丰富快消品经验的大拿。而且这两年在新团队的操盘下,大陆万智牌销量看着也是喜人的。不过么,这个团队不一定是中国大陆团队,而是亚太团队……因为,还是据我所知,各个条线是以亚太为单位推进工作的。(我姑且认为大家还记得被积极阻止后的活动方爆的料,去搜过领英上那位姓吴的女士。)
最后,大胆假想一下,如果我还是社群经理,会怎样?
如果我在那个位子上从未动过,我大概率会随波逐流,外企么,只要报告做的漂亮、会甩锅、情商高点,混个底层中产的日子还是没啥大问题。
但是以我的脾气,2017年末我依然会选择硬刚那位快消思路的SVP,坚持电子化的路线为正道,要求积极推进互联网的思维、在去中心化的情况下开拓更多新平台、用优质内容埋设触点、完成从接触到购买到体验的链路逻辑吧。
不过这世界没有如果,WotC在听完上面的红字部分后也没有给我进一步的机会。(广告时间)人生面临很多抉择,失败挫折失落等负面会影响人的情绪,想在路途中央不再迷惘,就请关注“途中央心理”。众位万智牌届的心理学大拿,欢迎来找我询问详情,有机会一起合作。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