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 T2经验总结


- # 万智牌
- # 万智牌:竞技场
此内容翻译自PVDDR-MTGA Zone
前言:
这一阵子的标准有点怪。中速完全称霸一个赛制的场景已经好久没有出现过了,标准目前这个势头应该也不会随着兄弟之战到来而改变。我从当下这个标准环境学到了不少东西,总结了六点,我觉得在往后的标准中也大有裨益,分享给大家。
平常我给MTGA Zone撰文都是仅供会员阅读的,不过这篇对所有读者开放。
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见解,也欢迎来与我探讨!谢谢大家。
PVDDR
上周的世冠赛可谓是标准的一个缩影——各色各样的中速横行,实在是挺怪的。大家的构筑千差万别,例如连续打两场格利极,艾斯波或者勇得中速,对局体验可能会大相径庭,因为带的牌接近一半是不同的。然而殊途同归,大家都在用不同的牌做相同的事。
兄弟之战很快就要发售了,标准自然也要变天,不过只有一个新系列加入,没有退环境,也许只会变一点点。我预计中速依旧会是最热门的流派,我们也能从当前的标准中学到些东西,必可活用于下一个系列。
一、关注先后手差异,微调打法和换备
目前的标准的先手优势非常大,兄弟之战发售后应该也不会转变。由于后手用于扳回先手优势的一张强力牌肉钩被禁,现在的先手优势更甚。
当然,你也有很多办法消解先手优势,例如先从合理备牌做起。先手和后手的打法差异极大,如果不改变思路是很难保持胜率的。
最大的差异就在第二回合。先手的二回合需要出威胁,要么拍个人,要么拍个车。先手二回合留费捏着康杀让过真的很差,等于白送对手一个时间行走,把先手优势拱手让人。组牌时一定要保证二回合有事做避免空过。
而后手得二回合就反过来了,出自己的二费威胁反倒落了下风。后手牌手应当利用康杀解决对手的三费威胁,轮到自己第三回合挺出自己的三费威胁。后手进入你拍一我拍一的节奏永远是追不上先手的,必须转变打法。
举几个例子。如果我后手对阵艾斯波,我会希望手里有斩落,因为后手二回合能斩落先手三回合的卜策魔拉斐茵外加给守护支1,这样我的二回合就有底气留费让过。然而我先手的时候不可能二回合就要应对拉斐茵,所以这时炼狱之攫就优于斩落。
前一阵子我见到了一套备牌带吸取视界的艾斯波。我的看法是这样:先手完全不想要这张牌,也必然不会换入主牌,因为二回合应当出顽强败犬之类的威胁;后手则因为需要留费让过不好二回合直接出人,所以万一对方没出什么需要应对的牌,有张吸取视界至少有点事做。即使手上没康杀,留费的威慑也能迫使对方时刻提防。所以吸取视界适合后手入主,先手换出。
再来看看世冠赛的鲜活例子。
由于Eli本回合只能下横进地,所以我们的分析仅限于理论探讨。如果他能下一张竖进地,我预测他也会让过而不是挺出败犬;反过来,如果这是他的先手二回合,那就毫无疑问直接出败犬了。
接下来的标准环境中先手优势大概率还是这么大,所以大家要继续关注先后手的策略差别,以及自己的打法微调。要是拿不定主意,记住先手要主动出击,后手要防守反击。简而言之,二回合不知道做什么?先手出威胁,后手留康杀。
二、少调度
我一直都倡导起手调度。每次探讨留牌还是换牌,我跟队友相比总是更偏向于换而不是接。不过这个标准环境中,我换得很少,接得很多,预计在新标准也会继续保持。
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标准节奏并不是非常快,基本没有什么快攻硬性要求从开局就高强度互动,总体还是个中速当道的环境,所以把控场面很重要——至于用什么把控,那倒无所谓。拍个人?可以。拍个车?可以。失效,人间消失,斩落,炼狱之攫?都可以。甚至来个逼从看看牌也可以。先手甚至有底气三回合才开始做事。
其次,目前的标准有非常充足的滤牌。最好的那几套牌要么有拉斐茵,要么有破镜奇谭,能帮助牌手把不需要的牌换成新牌。所以即使一张牌在某个对局中很差,这张牌也是有用的。那么在这个环境中,调度后放回一张“用不着”的牌的代价,其实比以往更高——就算真的完全用不着,拿来喂滤抽也是一张牌。再说了,即使手起手五六地也不一定爆地要调度。虽然功能地比退环境前少了些,不过还是有挺多的。这个环境里,牌的数量比质量更重要,反正低质量的滤掉完事,少一张牌真的很憋屈。
当然,这也不是说调度亏爆,再差的起手都要接,只不过接起手可以宽松点。一般开局并不是没摸到哪一张牌就崩盘的,所以地和货比例合理的起手大多都能接下。
三、常态26地取代24地
退环境前的功能地选择非常丰富,五色变人地很优秀,无面者庇护地也很不错,正面货背面地的双面牌给予牌手更多选择。所以退环境前的套牌中地的占比非常高(甚至快攻都能带28地)。退环境后大家也就自然回归了传统的24或25地。
在环境略微稳定后,大家发现传统地数满足不了中速套牌的需求。世冠赛的四强选手【营地-世冠赛2022四强】全都是26地配置,我预计兄弟之战的标准环境也差不多。虽然功能地少了,但还是有不错的选择,三色循环圈,魂力地,以及群英广场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爆地问题;上文也提到多余的地再不济还是能填滤抽变成新牌。更关键的是,卡地的损失被放大了——依尼翠的双色慢慢地【例如碎船沼地】要已经有两地才能竖进,一个回合卡地可能葬送多个回合的节奏。
所以我认为中速牌手应该先尝试26地构筑,然后根据对局表现酌情增减,不要直接回归传统24/25,地实在是不敢少。兄弟之战的试作机制【营地-独家预览】也和高地数契合,在前期后期都能充分利用法术力,所以新标准估计也会保持高地数配置。
四、传奇不再是缺陷
万智牌的赛场上,传奇二字总是个拖后腿的词条。近来由于指挥官的人气持续走高,威世智不仅印了越来越多的传奇,还推出了很多与传奇有配合的牌。像我这样打了二十年的老牌手只怕一时半会还转不过这个弯来,不过如今传奇不但不是累赘,反倒成了优势,那些和传奇搭边的牌也不再是指挥官的玩具了,在标准也能大出风头。
例如我刚看到群英广场的时候,觉得这就是个传奇套的玩具,根本没想到因为现在的套牌里优质传奇数量已经高到可以稳定利用群英广场调色了。我最开始尝试组艾斯波时,传奇主题那套满编了群英广场,非传奇的一张不带,而现在大多数艾斯波都会带2到3张。勇得和格利极的一个劣势就在于优质传奇数量不足,不适配群英广场,没办法带这么一张不烧血,调多色,还带保护的竖进地。更别说神河魂力地还能靠传奇生物减免魂力费用。
兄弟之战发布后传奇风头只会更盛,已经预览的牌里传奇数量不少,红绿传奇生物更是直接点题。往后的标准里,传奇和传奇配合不再是花拳绣腿,而是重拳出击了,在评判新牌时一定要牢记。
五、法术力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也不是标准一个赛制的特点,不过标准有几个很典型的例证。
要是有人问我,目前标准最强的两张牌是什么,我会回答破镜奇谭和成婚佳讯,一大堆黑色单卡紧随其后。然而标准里热度最高的几套牌是什么色组呢?蓝黑白,蓝黑红,红黑绿。为什么没有一套牌既带破镜奇谭,又带成婚佳讯,还塞满优质黑牌呢?因为法术力基础带不动。硬要玩玛尔都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没有三色圈,调色就是个大问题。
兄弟之战不会重印三色圈,不过会补齐痛地。单单是这四张地就能引起标准的变动。双色快攻没个前期稳定调色实在是玩不转,例如红白快没有战场融炉就寸步难行。我很期待伏流重印,因为罗娜的漩涡和复生的尔泰都是蓝黑节奏能用上的优质牌,只可惜蓝黑的调色不尽人意,无人问津。
等到补齐所有痛地之后,我们也许可以回顾一下一些被冷落的色组,也许有很多优质牌完全被色组拖累了,在调色到位后就能一鸣惊人。
六、调整卡牌的评判思路
【破镜奇谭 画家Joseph Meehan】
不管是作为一个牌手单独评判新牌,还是与队友一起分析,我对一张牌的评判从来就没有偏差得这么大过。这张牌就是破镜奇谭。我们当然也不是每次都准确预测,看走眼的时候多了去了,可破镜奇谭格外特殊。我们测试套牌很久之后也没想到过这张牌,结果它一跃成为多个赛制炙手可热的新宠。我评判新牌出错不少,却从没有看走眼到这么离谱的地步。
我也不知道怎么讲。说实在的,也不算是评判失误吧——因为我们根本就没评!PT之前我连碰都没碰过,不知道破镜奇谭的描述,赛场上见到还得先认真读一遍。
对于比赛选手来说,这样的疏漏可不能有。然而我也不是唯一一个,PT选手大多没有注意到这张牌,例如我就没见到符文结界套带这个的;另一方面,被忽略的好牌也不止破镜奇谭,不过它是分化最大的。炼金弄出来的地城套就基本无人问津,结果最后卷了比赛。赛前我哪个地城的功能都不知道,以为完全就是限制赛的花活而已。
上周末的世冠赛也有一个好例子。有队牌手的艾斯波带死灵奇才卢德维,并且说挺不错的。其他队伍则完全没有用到这张牌,我也从没见过带这个的艾斯波。
这种现象究竟是什么造成的?我们又能从破镜奇谭的评判失误中学到什么呢?我深思许久,总结了一些原因:
首先,近年来各个赛制都在飞速印牌,我们被接连不断的预览淹没了。我们在分析一个环境时是不可能做到测试每一张牌的,实在是没时间全都测到。一般我们都是粗略扫一眼,找到觉得有价值的新牌再测试,其余的直接忽略。例如新多明的圆世咒我扫了一眼,觉得没什么价值,就没花心思给它组牌试玩了。
威世智现在印牌不断提速,我们不仅要评判越来越多的新牌,还要结合越来越多的赛制环境评判。再加上MTGA上的调整,评判标准水涨船高,只有过滤掉更多的“无用”牌,才能为那些明显有潜力的牌分配充足的时间做测试。可惜我们一开始把破镜奇谭扔在“无用”的那一堆里了。要是新牌印少点印慢点,需要评判的赛制也少点,也许我们就能挤出时间测试破镜奇谭,发掘它的闪光点了。
其次,我们没打限制赛。多年来,限制和构筑都是并驾齐驱的,所以我们会两边都做测试。由于限制赛我们会玩到每一张牌,限制赛的测试相当于一层避免黄金被沙子埋没的保险。当然,一张牌的限制强度和构筑强度并不一定相同,但上手玩玩总能增强一点理解。要是我在限制赛里抓到了往日认为平平无奇的圆世咒,结果被它带飞了,那我自然就有理由回头拿起来在构筑里测试了。
最近一阵子的大赛都没有限制了,于是这层保险也没了。如果一张牌扫一眼没亮点,那就真是碰也不碰了,例如破镜奇谭。
还有,现在的卡面小作文越来越长了,初期筛选更头疼。以前的牌看一眼就懂了,现在还要反复读几遍,于是理解和评判的失误也就多了。
奇幻小说里经常有那种想要防止麻瓜误入的地方,要是麻瓜接近就会脑子一团浆糊,忘了刚刚在想什么。我现在就读牌就有点这种感觉。
我读死灵奇才卢德维的时候脑子就是一团浆糊,读了下句忘了上句,反复读了五遍才能有把握地复述这张牌到底能做什么。如今一大半牌都是这德行。破镜奇谭是一张传纪,本身就有一定理解难度了,还加上转化翻面,要想一眼扫过去就读懂读透实在太难了。
这就是我心目中破镜奇谭这次评判失误的主因。要是我不想重蹈覆辙,那我就得转变我的评判思路。最好的办法自然还是多花时间读牌,也许小作文中就有强牌。以前要是我看到一张红色的金牌,我先数有几行字,超过五行就是渣金。现在这条捷径可走不通啦,必须认真读才能理解。连地城也要看懂看透,不能当作限制赛花活。当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帮你省点时间,不过要是“巨人”也有遗漏,那你自然也会遗漏掉破镜奇谭或者卢德维这样其貌不扬的牌。
话说回来,也许兄弟之战会带来一次标准洗牌,有可能我写的这些中的一部分不再适用于新标准了,不过变动应该不会很大。要是没有变动就更好,我总结的这几点都能在新标准派上用场。
希望大家喜欢我的文章,如果大家想支持我的创作可以加入MTGAZone的会员,谢谢大家!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