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封神第一部》发布四款制式海报 7月20日全国公映


- # 玩家杂谈
电影《封神第一部》发布IMAX、CINITY、中国巨幕、杜比影院四款制式海报,曝光片中异兽龙须虎现身、杨戬和哪吒龙德殿广场突围、商王殷寿征战冀州城、昆仑山十二金仙漂浮空中四个大场面。
影片由乌尔善执导,费翔、李雪健、黄渤、于适、陈牧驰、此沙、武亚凡、夏雨、袁泉、王洛勇、侯雯元、黄曦彦、李昀锐、杨玏以及陈坤出演,将于7月20日全国公映。
《封神三部曲》数字生物概念设计【龙须虎篇】
龙须虎的设定最难的部分在于它的“丑”,以及它丑得“不知所谓”。
原著中的龙须虎封神时特封“九丑星”,文中打油诗描述道:
古怪跷蹊相,头大颈子长。
独足只是跳,眼内吐金光。
身上鳞甲现,两手似钩枪。
炼成奇异术,发手磨盘强。
但逢龙须虎,不死也着伤;
对他的细节描述则是丑貌更甚,
头似【驼】狰狞凶恶,项似【鹅】挺折枭虽;
须似【虾】或上或下,耳似半凸暴双睛。
身似【鱼】光辉灿烂,手似【鹰】电闪钢钩;
足似【虎】钻山跳涧,龙分种降下异形。
——同为拼贴怪,它与麒麟四不像最大的不同便是包含的怪相完全不属一个物种体态,分块儿剁了端上桌都认不出是一个菜的程度——可以说是集飞禽走兽游鱼爬虫于一身,靠着一条腿蹦蹦蹦丢石头成功跻身封神榜的神奇丑丑!
由于这种传奇夸张不符合常理的长相描述,我们不得不选择摘取一些元素进行占比夸大,来达到整体设计上的【合理性】与【统一性】;
第一个问题:
【龙须虎到底是龙还是虎豹?】
龙须虎是龙与豹子交合而生,且由于它擅长投石的技能,给人留下了健硕精壮大型猛兽的印象;并且这个名字对我们也产生了“长着龙须的老虎”的错误引导。
实际上原著中并非没有提示:“发石如飞实可夸、龙生一种产灵芽”,可见它的主体还是龙分种;在《封神三部曲》中它的设定是守护封神榜的昆仑神兽,由此我们在敲定龙型体态之后,还需要做进一步设计将它与其他龙形态(麒麟等)做出显著差异。
第二个问题:
【龙须虎的原型参考是什么?】
设计出最符合《封神三部曲》的龙须虎需要考虑两个不可避免的部分:
1.原著是明代成书的商周故事,参考的元素需要符合它的时代【传统性】
2.龙须虎的设计需要保持与整体一致的【合理性】和【统一性】
结合两者需求,我们拉回问题本身——
商晚期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夔龙纹是青铜器的主要纹饰之一(对青铜器纹饰文化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下数字生物饕餮篇),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并且也是一足;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象都称之为夔或夔龙,与古籍《说文.攵部》中记载的“夔,神魅也,如龙一足”有关;【夔】字本身的字形,也正跟龙须虎的外形基本吻合;另外,夔字也和石头有关,夔石夔石,恐怕也是作者玩的一个小小戏法,所以书里的龙须虎才会“出手有石”。
结合前面的分析,【年代吻合】【特征吻合】我们可以推断出——夔龙是非常值得参考的龙须虎原型。
在确定设计底层依据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细节来逐渐完善龙须虎的形象设定:
【体态】:前文中我们敲定了龙须虎的龙形长条体态,且剧情中身形需要灵动缠绕,于是最后选择了【唐鎏金铁芯铜龙】作为形态基础;一方面满足了龙形需求,另一方面也考虑了后续制作龙须虎的动态表达时更加贴合灵巧;
【外貌特征】:“头似驼”,保留夸张了骆驼的眉骨和狭长脸型、突出的前唇,压缩了眉眼间距拉长前吻使整个面部狭长尖锐,更加凸显了它的狰狞凶恶;
蜿蜒狭长的“鹅项”大身配上“鹰手”鸟类如钩的尖爪,比起其余龙形态少一分舒展且多一分妖魅。
而最具特色的“龙一足”,我们将其放在躯干末端代替了尾部,整体上静态动态都不再突兀,也符合了原著中“足似虎钻山跳涧,龙分种降下异形”的描述。
在满足了【传统性】和【合理性】后,看过上一篇雷震子的各位应该还记得,同为昆仑系的生物我们在设计上还要考虑生态系统的【统一性】;
于是如何在“身似鱼光辉灿烂”的原著基础上,找到最符合昆仑系优雅灵动美学气质的表皮龙鳞便成了一个调试量巨大的工作。
龙须虎全身的鳞片超过两千片,从带鱼到巨蜥,从海洋到两栖,最后终于在高反光和偏光幻彩的设定和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配上昆仑系特有的鳍类设定,让它在飞翔奔腾的过程中最后呈现出金青粉等多色的变化,云蒸霞蔚、光彩流溢。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