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包乱斗》游戏中浅谈现实中的收纳
- # 玩家杂谈
- # 背包乱斗
本文为作者原创内容,未经作者本人和营地同意不得转载
相信大家最近都听过或玩过一款很有趣的肉鸽自走棋游戏---背包乱斗:福西法的宝藏了吧?
这个游戏最初是由德国一对夫妻当作副业制作,但慢慢随着更新优化,到现在已经卖出超十万份,成为目前炙手可热的独立游戏!
游戏里有四种不同的职业。大致可以分为战,法,猎,巫。
而玩家们需要将千奇百怪的道具收纳进背包和其他玩家进行对抗。
有些道具很有意思,例如致敬了最终幻想的破坏剑
中国的舞龙
阿拉丁神灯
还有各色的史莱姆黏黏,各色龙等等等。这些道具足以让人们玩出丰富的流派,打出精彩的操作。
既然游戏的名字叫作背包乱斗,那么背包的收纳肯定是重要的一环,一旦失策玩家只能看着道具差一点空间装进去而郁闷吧...
而关于收纳的挑战在生活中也不乏出现。
现代人出行只要记住一句口诀:“伸(身)手要(钥)钱。”也就是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
可古人没这么方便,只能设计出一些口袋背包以方便携带物品。
例如袖袋。之所以袖口会设计的那么大,是因为里面会缝制口袋,所以很多古装剧中会出现从袖子中掏或装物品的场面,
古人日常出门逛装用来装钱币钥匙,香囊手帕都比较方便。
至于袖口到底有多能装,可以看古代魏国勇士朱亥,他可以从袖中里掏出四十斤铁椎击杀对方。
古代学子外出求学时,常常背着书箱,而这个书箱,就叫“笈”。即所谓“负笈”。
因为最初的笈箱都是用竹片或藤苇编成,文字书写均为“竹”字头。不过,竹子等材料编制的箱子,虽然轻巧,但受材质的限制,箱内物品容易保管不善。直到明代,有大量木材进口,书箱才改为硬木制作。
书箱里不仅要放置书籍,笔墨纸砚外,还要放被褥衣物食物等。
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就提到一种进京赶考的考生携带的“考篮”,装有笔墨纸砚、洗漱用品,还有装米面饽饽的口袋、饭碗勺筷等,甚至还有板凳儿、钉子、锤子、剪刀、梳子、蜡烛之类。据《官场现形记》的记载,像这样的考篮,一个就有一百多斤重。所谓“饱带干粮,暖带衣裳”是也。
而大户人家,带的东西更多。上面是宋代的《春游晚归图》,描绘的就是大户人家的书生春游回来的场面。画中有仆从挑着书箱和食盒,还有仆从背着凳子、椅子。而公子坐在马上,拿着赶马鞭,显得十分的悠闲。
普通人收纳主打一个经济实惠,但清代帝王却玩出新格调。
清代帝王一天十分的忙,每天各种大事小事需要批示,皇帝大部分时间也不得不宅在宫里。
在高强度工作放松时,为了想要快速欣赏自己收集的各类珍奇文玩,就有了高标准的“多宝格”。以至于多宝格本身都可以算收藏品了。
在材质方面,可将其分为竹,木,漆,玉等材料。其中以木质中的紫檀木数量为主。当时工匠深谙技艺,多宝格的用到的工艺也十分丰富,有镶嵌、雕刻、彩漆描金、雕漆、描金漆、识文等金漆镶嵌雕刻艺术。
而多宝格还可以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明装就像看走秀模特,放入盒内的静雅古玩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暗装就比较有意思了,就像跟姑娘们在捉迷藏,需要使用者经过摸索把玩才能一探究竟。
例如乾隆的“集琼藻”多宝格,外观看起来平平无奇,但这里面可是装有55件宝物。
其内部也十分的复杂。
从结构上看,属于屉中有格,格中有屉,十分巧妙。是只有高超空间设计能力的工匠才能制作的杰作。
而在日本,收纳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代表书籍是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等等。
但日本关于收纳不止步于书籍。更是创办了协会,有整理师协会、收纳检定协会、日本专门家检定协会等,进行细致的讲座、考核、等级测试等等,逐渐专业化系统化。也衍生出一种职业:收纳师。
收纳师也分很多类型。
如大师指导型:有名气的大师像师生那样传授经验。
家务代工型:就跟中国家政阿姨一样。
垃圾代处理类型:因为日本的垃圾分类十分的严格,所以是负责处理复杂的垃圾分类和运输。
咨询协助型:在客户旁边指导,不会亲自动手。围绕客户需求做设计。
中国的收纳文化也在慢慢兴起,因为在当今社会,良好的收纳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关键。毕竟杂乱的屋子有人来做客,不止是客人,自己也会不舒服吧。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简单一点,少买一点不需要的物品,也省得收纳还节约了。理性消费,生活如此,在背包乱斗游戏里亦如此啊。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