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精英:抵抗】守成之作,期待颠覆性变革


- # 电子游戏
- # steam游戏
- # 玩家杂谈
本文为作者原创内容,未经作者本人和营地同意不得转载
这里是曲奇Spritumn,年初《狙击精英:抵抗》(以下简称《抵抗》)作为系列最新作正式发售,带着“重返二战”的标签与玩家见面,第一时间就体验上了,但一直拖到现在才聊,因为对本作略有些失望,虽然关卡设计与沉浸感依然扎实,可内容过于重复,也没有太多创新,有点固步自封。
《抵抗》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44年的法国敌占区,我们将扮演特工哈里·霍可,与抵抗军合作阻止纳粹研发“奇迹武器”。游戏的视觉表现依然优秀,先进的图形引擎渲染出细腻的场景细节——从光影斑驳的森林到废墟中的城堡,每一处环境都充满二战历史的厚重感。物理引擎的强化进一步提升了真实感,子弹弹道受风速、重力影响,狙击时的呼吸与心跳模拟让每一次扣动扳机都需策略考量。经典的X光击杀镜头依旧震撼,子弹穿透敌人身体的慢动作特写,配合爆裂的骨骼与内脏,延续了系列一贯的血腥美学。
对于新玩家而言,《抵抗》无疑是一扇了解“狙击精英”系列的理想窗口。开放的箱庭式地图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战术选择:玩家可潜行暗杀、布置诡雷,或利用环境制造混乱。例如,破坏发电机掩盖枪声、攀爬水管绕后突袭等设计,让人联想到《合金装备》的经典潜行体验。任务目标的多路径达成(如炸毁防空炮可通过安装炸药或操控敌方武器互射)也赋予玩家高度自由。此外,新增的“宣传挑战”模式与在线合作玩法(如轴心国入侵模式)为游戏注入了新鲜感。
然而,对于熟悉《狙击精英5》的老玩家而言,《抵抗》的体验更像是前作的“换皮”而非革新。尽管剧情设定为与五代同步发生的“后方故事”,但核心玩法几乎未变。任务重复性高,玩家仍需完成“破坏设施”“消灭目标”“收集情报”等老三样,缺乏叙事深度——过场动画仅以任务简报和简短对话呈现,角色塑造单薄。更令玩家诟病的是地图复用问题:9个关卡中,部分场景直接沿用五代素材,最后一关甚至仅需开一枪即可通关,流程短促到令人错愕。
技术层面,《抵抗》虽继承了五代的物理引擎与潜行机制,但创新寥寥。技能系统、武器自定义界面与前作如出一辙,枪械配件种类甚至有所缩水。AI敌人的表现也未达预期,其搜索逻辑笨拙,常出现“卡楼梯”等低级Bug,破坏沉浸感。尽管开发团队试图通过提升NPC反应速度增加挑战性,但实际体验中,敌人的战术多样性仍显不足。
《抵抗》的定价(Steam国区标准版168元,豪华版268元)成为另一争议焦点。玩家普遍认为,其内容体量难以匹配价格,尤其是对比前作《狙击精英5》的完整度。Steam首发好评率仅68%,在线峰值不足8000人,反映出玩家热情的消退。尽管首发加入XGP的策略为游戏带来了一定曝光,却也导致Steam版热度分流,进一步加剧了社区冷清。
技术问题同样拖累口碑。“楼梯无法下楼”、“自动保存崩溃”等Bug频繁出现,甚至导致进度丢失。尽管游戏通过SteamDeck验证并支持简体中文,但这些基础体验的瑕疵仍令玩家失望。
《狙击精英》系列的困境在于:它既需要满足老玩家对经典玩法的期待,又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求突破。自《狙击精英3》引入开放地图雏形以来,系列始终在“战术箱庭”框架下微调,而《抵抗》的保守姿态显然未能回应玩家对变革的呼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Rebellion另一项目《原子陨落的开发可能分流了资源,导致《抵抗》在内容打磨上力不从心。
不过,系列标志性的狙击体验依然无可替代。低难度下指哪打哪的爽快感,高难度下弹道计算的硬核挑战,以及入侵模式中玩家间的狙击对决,仍是同类游戏中独树一帜的存在。若开发者能在后续更新中修复Bug、扩充关卡,并倾听社区对创新玩法的需求,系列仍有重焕生机的可能。
《狙击精英:抵抗》是一部典型的“守成之作”。它延续了系列扎实的狙击手感与策略深度,画面与物理引擎的升级也为新玩家提供了入坑理由。然而,对创新可以说是吝啬的保守态度,使其难以摆脱“五代DLC”的质疑。如果你是初次接触该系列,或对二战潜行狙击情有独钟,这款游戏值得一试;但若期待颠覆性变革,恐怕仍需等待系列下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进化”。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