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伪人》:在14天的诡异访客中找出非人之物


- # 电子游戏
- # steam游戏
本文为作者原创内容,未经作者本人和营地同意不得转载
晚上接待访客,白天揪出伪人,这款氛围感十足的独立游戏,让我不敢信任何敲门声。——《寻找伪人》
前言
“伪人(Alternate,直译为‘替代者’)” 这一概念,起源于YouTube平台上的模拟恐怖系列作品《曼德拉记录》。在该作品主要描述了伪人这一极度危险的生物,它们会为了接近人类而学习模仿人类的言行举止甚至还有容貌,再以此借机杀害,随后取而代之并以原主人的身份继续生活,继续潜伏在人类社会中。
随着这一概念传入中文互联网,它在小众圈子里迅速发酵,并衍生出大量二创内容与玩梗创作。作为一个源自国外的网络迷因,伪人的设定还与其他文化元素产生了巧妙的联动,例如比如本作中 “因太阳异常变化,伪人从地底爬出” 的设定,就与 “地底人” 的都市传说有着致敬。如今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下,“伪人” 一词还被赋予了新的用法:当人们想嘲讽他人言行怪异、不符合常理时,也会用 “你怕不是个伪人” 来调侃。
目前,在国外独立游戏平台Itch.io上,已经涌现出许多以伪人为核心题材的独立恐怖游戏,也积累了不小的热度,吸引了一批小众文化爱好者。
关于玩法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模拟生存游戏,玩家需要作的就是长达14天的生存之旅,在这段时期的晚上你会定期的遇上各种不速之客,例如:打着防疫的名号实则为掳拐平民的政府工作人员、虎视眈眈你的小屋已久且战力极强的苍白伪人、因为仇恨而肆意大开杀戒的持枪暴徒、以及各种提出诡异请求的求助者;而这款游戏给玩家塑造的最大紧张感在于:在这些每晚的访客中,很有可能混入了伪人......
结束一晚上的接待,到了第二天的白昼,玩家则需要消耗行动点来清点家中的住客,结合电视每日播报的防疫知识内容,来对那些你觉得可疑的房客进行身体检查,然后结合言行来举止判断这名房客是否为伪人。
而游戏中的角色设计也都是有另设心机,作者有意将人类和伪人的外形一并画得扭曲且又怪异,单纯仅靠外貌很难直接分辨。玩家若想准确识别伪人,不仅要观察角色的外形细节是否与电视每日播报的防疫知识内容对应,更要仔细观察每位访客的言行举止,来判断对方的真实身份。
一旦屋子里的伪人数目超过两名,那么在当晚就会触发一名随机住客的死亡。此外,在游戏第四天开始起,应急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定期上门强制随机带走一名住客,而一旦玩家的小屋中没有留下任何住客时,到了晚上的苍白伪人的拜访时,则会进入到死亡结局,因此为了撑过苍白伪人的拜访,玩家需要做的就是一直稳定维持家中住客的数目,始终让小屋的人数维持在2人以上。
另外本作有一定硬核性,作者有意将存档这一功能,设置为了必须要消耗特定道具“康普茶”才能使用,开局玩家必定自带一个,后续可通过来客的贿赂又或者是后期拨打快递电话购买。如果玩家通关一局后还没有使用任何的道具,反而还会完成steam上的一个稀有成就。
游戏体验
本作在视听呈现上极具特色,画面采用了类似PS1主机时代的复古画风,画面中带着明显的低噪点颗粒感,配合低帧动画的呈现方式,营造出强烈的怀旧感与压抑感。而背景配乐则选用了“梦核”式的风格音乐,将模糊、空灵又略带诡异的质感,与游戏中扭曲怪异的角色画风完美契合,瞬间将玩家拉入紧张恐怖的氛围中,沉浸感十足。
游戏还包含有少量Jump Scare要素,但仅当玩家成功击杀真正的伪人后才会触发一阵短暂的突脸,并会留下以打码形式呈现的一滩被爆头的尸体,其冲击感克制却又有效。
目前的游戏如果要提起来有啥体验不佳的地方的话,首先便是游戏整体流程较短,虽然每晚的访客是随机刷新的,但核心玩法始终是“白天鉴别伪人”+ “晚上维持房间人数”,可以说游戏通关过一个结局后,整体重复度还是较高的。若如果开发者能引入更多新机制,又或单独推出 “无尽模式”,游戏的可玩性将有望进一步提升。
关于本作的剧情上,主要是比较“意识流”,一些相关设定诸如:诸如安全中心抓人的原因、伪人的来源、太阳异常等相关设定并没有给玩家后续圆一下,也就纯纯的交代了一个末日框架下的大纲,然后就这么没了... 外上这个游戏比较开放且抽象的结局内容,其实认真探讨的话给人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如果能用个真结局之类的方式,通过结局剧情来把这些未解释的设定给圆回来的话,那么我相信游戏的故事完整性与玩家的体验感会更上一层楼。
总结
目前游戏共包含10个结局、以及总数为56名随机出现的NPC,大概游戏的全收集所需时间约8小时,流程确实偏短。但考虑到伪人这一小众题材在当前游戏市场上仍较为稀缺,加上本作在氛围营造与核心玩法上的出色表现,对于喜欢猎奇恐怖、规则怪谈类游戏的玩家来说,依然是一款很值得入手的作品,在此推荐给那些喜欢小众怪诞题材和独立恐怖游戏的玩家。
还没有评论